高校大学生学业规划研究

日期:2013-10-11
                               

         


高校大学生学业规划研究

周西安,王立军

(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摘  要: 国内对于学业规划的研究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尚不能满足高校与大学生的迫切需要。大学生学业规划体系的构建需要有正确的学业观、合理的学业规划目标及环环相扣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 学业规划; 学业观; 目标; 步骤

   

学业规划,有人称为人生规划或职业规划,在美国称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日本则称为进路教育,这是一种全新的人才成长理念。学业规划可对与之相关的学业进行筹划和安排,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 事业) 发展效率。具体来讲,学业规划就是学者在完成文化启蒙阶段的学习后,也就是在决定其职业发展方向的源头上( 一般为初中毕业) ,通过对求学者的自身特点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深入分析及正确认识,确定其人生阶段性事业( 职业) 目标,进而确定学业路线,然后结合求学者的实际情况制订学业发展计划,以确保用最小的求学成本获得阶段性职业目标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的过程。简言之,学业规划就是通过解决求学者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在哪里学等问题,以确保用最小的求学成本,通过学习成长为满足阶段性职业目标要求的合格人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 事业) 发展效率,并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学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国内外学业规划研究现状

30 多年前,美国哈佛大学就开始把学业规划的辅导教育工作贯穿于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生涯始终,从学生入学时起就通过心理测试等方法帮助其评价自身的性格、兴趣、爱好和能力,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学业规划。哈佛大学曾对在校学生做过一份调查发现,没有做学业规划的人占 27%,学业规划模糊的人占 60%,有短期学业规划的人占 10%,有长期清晰的学业规划的人仅占3% 。后经过 30 年追踪调查发现,第一类人一般生活在最底层,长期在失败的阴影里挣扎; 第二类人大多数基本生活达到温饱; 第三类人则大部分进入了白领阶层; 只有第四类人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几十年如一日,奋力拼搏,最终成为百万富翁或是行业领袖。可见,学业规划对一个人的影响多么重要。在美国的影响下,英国、德国和日本对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研究和探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规划理论与体系。但从侧重点上看,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上,而专门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规划与发展的研究则较少。

我国的学业规划研究始于 20 世纪初,由学业规划与升学决策研究专家张恒亮先生发起,它继承和发展了从上世纪发端于美国的职业指导与生涯教育理论。张恒亮从高考志愿的角度将个人发展规划分为两类: 一类称为学业规划,即初中毕业后的学生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获得实现自身价值的职业或事业平台的个人发展规划,主要是指规划主体为了高效地获得职业或事业平台而对学业( 主要是初中后学业) 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强调所学与所长和所爱的统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能力,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另一类则是职业规划,即在获得职业或事业平台的基础上,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实现自身人才价值最大化的个人发展规划,也就是对自己职业或事业发展路线的筹划与安排。它所规划的人生发展阶段是从找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职业或事业平台到退休为止。学业规划的目的是在实现人才性价比最大化的前提下完成就业。在此基础上,张恒亮提出了学业规划的求学决策与学业管理两大要素和相应的学业规划理论体系。

因中学阶段的规划一般会有很大的局限性,父母的管制和目标的单一性往往会让求学者的规划流于形式。而大学的生活对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已经成为现实。通过学业规划活动的开展,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成才目标,增强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生活效率和质量,有效地引导学生认清自我,了解就业形势,促进大学生积极向上和自我完善,增强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让大学生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在张恒亮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其他学者对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尝试建立具有本土化特点的理论及实践模式。如董元提出了大学生学业规划的重要性及在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薛继红对于构建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实践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温多红对导师制在大学生学业规划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开始重视并积极推进大学生学业规划研究,并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但从总体来看,国内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现状的分析及国外理论和经验的引进与介绍上,研究的成果难以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广泛推广,大学生学业规划模式的建构和实施的具体措施更是仅停留在理论探讨上,部分高校的教育实践也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二、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业观

1. 要正确认识学业与专业的关系学业,包括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在德智体方面提升自己的诸多因素,它不仅涵盖专业学习,而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文化知识技能掌握、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等各方面;它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学习,而且还包括业务和组织管理能力、科研及创新能力培养等。学业是就业、职业和事业发展的基石。珍重自己的学业,就该学得其所,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把自己的爱好和国家的需要及社会发展的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相关能力,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

2. 要正确认识专业与职业的关系职业是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而我们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方面就是学与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有关的东西。有人说,专业决定职业; 又有人说,专业与职业没有多少联系,你看,现在成功的人有多少是从事自己原来所学的专业的? 其实,职业与专业之间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的确,许多成功者现在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原来所学的专业,但我们要看他毕业后从事的第一份正式职业,因为我们知道学以致用是最符合经济效益的个人发展原则。因此,自己的第一份正式职业如果就是原来所学的专业,这对提高个人发展效率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的。大学毕业后,你可以从事你学过的专业,但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每行每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专业的时候,你如要在非本专业上承担起相应的工作,是要花费很大的个人代价( 时间、精力、金钱) 的。所以,求学之前要认真选择专业,争取让自己的专业和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联系起来,尽量避免走弯路。

3. 要正确认识学业与事业的关系一方面,追求成功的事业及实现自身的价值,是每个学生的人生理想; 另一方面,大学生只有实现自己的价值,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才能得到体现。大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无疑是以自己优秀的学业、顺利的就业和适宜的职业为基础的。大学生应将自己现在的学业、将来的职业和未来的事业联系起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认识所学专业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作用和发展前景,立志献身其中,并在工作中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社会价值,达到个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4. 要正确认识学业与就业的关系就业是连结学业、职业与事业的桥梁。一方面,学生如果了解就业市场导向,就会自觉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促进学业进步; 另一方面,如果顺利实现了就业,就能为取得职业和事业的成功做好铺垫。所以,首先要就业,为了成就事业,就要顺利就业,而为了顺利就业,就要搞好学业。就业与学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就业是学业的导向,学业决定了就业。以就业为学业的导向,有利于大学生专业报考的选择、学业目标的调整、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外延的拓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就业也构成了衡量学业成就的重要标志。想要顺利就业就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以及创新精神,而这些都应当在完成大学学业的过程中培养。

三、确立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

学业规划的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地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学业目标是指人们对未来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学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动力。从宏观上看,大学生的学业规划目标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合理的知识结构、科学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全面的综合素质。知识、能力、素质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三大要素。知识是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没有相应的知识武装和能力展示,不可能内化和升华为更高的心理品格。但是知识和能力往往只能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而提高素质可以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高素质的人才应该将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把养成健全的人格放在第一位,又注重专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使自身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一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应把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全面的综合素质统一起来。

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图

从微观上看,大学生应根据每学年的特点来规划自己的学业。笔者画了一个学年学业目标图( 见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学年学业规划目标。第一学年为引导适应期。这是大学生的自我发展阶段,主要解决适应新环境、掌握学习方法、正确评估自己等问题。第二学年为塑造成型期。主要解决培养实践技能、锻炼社会交往能力以及扩展职业视野等问题。第三学年为巩固定向期,主要解决大学生缩小职业选择范围、培养就业能力问题。第四学年为总结优化期。主要解决大学生的职业选择问题。

四、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实施步骤

1. 学业规划的准备一个有效的学业规划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

( 1) 自我评价一切学业规划的前提都需要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包括兴趣、特长、性格和各方面的能力等。大学生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如借助职业兴趣测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你的评价等,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以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要从个人成长经历和社会实践中分析自我,分析自身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行为风格和职业价值观,并对现有学业水平进行合理评估,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以及在众多的机会面前“我会选择什—85—么”等问题。评估自我时要客观、冷静,不能以点代面,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面对自己的缺点。

( 2) 环境评价

学业规划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学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和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一方面,要了解高校的学习方式、办学理念和运行机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清楚认识到自己面临的机会、挑战以及对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帮助自己确定学业目标。另一方面,要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从而确定职业方向,进而确定学业发展方向,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经济条件、生活现状和家庭情况等制订自己的学业发展计划。

2. 学业目标的的制定与分解

确定学业目标要符合外部环境和个人特质( 包括兴趣、技能、价值观) ,大学生制定学业目标时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符合实际,可执行,可实现。

从时间维度来看,规划者应在人生长远发展目标的指引下,确立大学目标( 四年) 、中期目标( 一年) 、短期目标( 一学期) 。大学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才有可能实现。大学目标确立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要更具体,因为它对人的影响更直接,也是大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学业总目标制定出以后,要能自上而下地进行分解,以便制订学习计划,并确保学业计划的严格执行。从内容维度来看,学业规划不应局限于对专业学习上,还应涉及思想政治素质、技能掌握情况和个人素质拓展等方面。执行者要针对不同时间段的不同目标,进行具体的细化和分解,直至为了实现目标而应考虑到的每周和每天应完成的任务。

3. 学业规划的执行与强化

当明确切实可行的学业目标后,执行者必须有具体的行为来保证。没有行动,学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执行者要保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业目标。但在教育实践中,很多大学生要么将本人的学业规划方案束之高阁,要么在执行中虎头蛇尾,导致有了学业规划却不能实施或实施后不能持久,最终无法实现既定的学业目标。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大学生在制订学业规划时缺少一个重要环节,即对学业规划的强化。强化学业规划就是规划执行者在执行之前充分运用想象,详细地罗列出达成学业规划的好处,从而培养出积极的心态,进而增强动力,产生更大的执行力,以确保学业规划的顺利完成。

4. 学业规划的评估与反馈

学业规划者要通过短期目标的逐个实现来支撑中长期目标的完成。在学业规划中,一般以一个学期为一个周期进行规划的具体执行与效果评估。学期初,规划者要根据学业规划短期目标,结合自身的学业进程,详细制订每一天的学习安排和成长计划,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照这一计划去贯彻落实。学期末,规划者要评估本学期的学业规划执行情况,并接受指导教师的个别指导。同时,拟订下一阶段的目标或对现有目标进行调整,如此往复,直至四年大学生涯结束。最后,规划者要对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业规划进行总结,并对下一个发展目标进行规划。此外,由于影响学业规划的因素很多,有些变化是无法预测的。因此,学业规划者要及时对环境和条件及自己的执行情况作出评估,结合反馈情况,根据社会、学校和个人的情况变化,适时慎重地修正学业目标。

5. 学业规划的激励与惩罚

激励措施能将人的潜能和积极性激发出来,惩罚可以防止惰性的产生。因此,一定要制定出在实现阶段目标后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即完成后怎样奖励自己,完不成将怎样惩罚自己。

[关闭]

X